?
只要有交易,就會有環節,只要有環節,就需要給予相應報酬,只要在合理范圍內,就是一個商業社會的必備。
01
我哥做貸款生意,最近遇到一個客戶的事。
這個客戶從縣城局機關接到一個小工程,可資金鏈緊張,沒法進工程材料。
于是找到我哥所在公司借錢,可按規定查詢客戶個人征信,發現他有一筆銀行爛帳未結清,這樣貸款風險極高。
眼見賺到手的錢因資金不到位泡湯,還要付違約金,客戶愁容滿面。
我哥問:“這個工程如果做完你能賺多少?”
客戶說:“刨去成本費用我能賺10萬?!?/span>
我哥說:“我給你出個主意,你把工程直接交給供應商,10萬塊的利潤五五分成,你負責客戶關系和施工,他負責材料,如果你能談到三七或四六當然更好?!?/span>
客戶覺得一下少賺5萬難以接受。
我哥勸他:“貸款利息和手續費其實也不少,與其這樣整天為錢奔波無結果,不如讓別人也賺點?!?/span>
一個月后,客戶上門給我哥送香煙。原來工程已結束,他不僅沒付違約金,還賺到6萬塊。
供應商也很高興,本來只賺材料的利潤,結果多賺3萬,還為倆人下次合作奠定良好基礎。
讓別人賺錢,是一種互惠雙贏,也是未來共同發展的動力和前提。
02
這些年,代購市場如火如荼,可在一些人看來,好像代購就是剪刀差、吸血鬼。
朋友小許做香港代購,她有一個永遠“價比三家”的同學。
買東西前永遠拿別人的低價來談,一盒面膜朋友代購價298,這位同學說某某店只要278,能不能這個價幫我帶一盒。
小許感嘆:“我是小代購,買不到這個價,你說的是皇冠店,拿貨量大有折扣?!?/span>
可人家不理,覺得同學不給全行業最低價,就是昧著良心掙錢。
上個月那個同學又讓小許買負離子吹風機。
小許說:“不帶外盒可以嗎?說明書配件小包裝有,就那個外包裝太大,過關風險大?!?/span>
結果同學非得要那盒子,還說某某店就有外盒,服務怎么如此差。
小許到那店鋪瞅一眼,比她這貴200不說,如果要外包裝另收費。
小許無奈地說:“這一次幫你吧,下一次還是請你移步別家”。
一段友誼也基本告吹。
任何行業,失去利潤服務都會打折。
如果總以窮人思維去算計別人的塊兒八毛利潤,輸了姿態,折了情誼,更可能享受不到好的服務。
即便是同學或朋友、親戚,也要將錢和情分開相處,別總想著賣面子,不論什么感情都不可能永遠靠面子合作。
讓別人賺錢,是對待感情的最好修養;讓別人賺點錢,可以讓感情更堅固,讓彼此更有尊嚴。
03
現代社會是一個商業社會,我們早已超越了物物交換的原始階段,而邁向現金——電子交換復合發展的時代。
在這個社會里,商業的鏈條異常復雜,即使你只想買張桌子,也必然經過多道的交易程序。
在這個過程中,你有機會賺錢,別人也有機會賺錢。
能做到1+1>2,要比一方永遠賺錢、一方永遠虧損的零和博弈更持久,也更高效。
自己賺錢就開心,別人賺錢就不開心,說到底這是一種窮人思維,只能看到既有蛋糕的分割,而看不到可以一起努力把蛋糕做大。
一定要讓別人賺到錢,這才是正常的商業邏輯,也是基本的商業思維。
越是能賺錢的人,越是懂得這個道理。
2016年底,李嘉誠以358億港元賣掉香港中環中心物業,第三方中介房產經紀人收傭金超7億元,幾百億的交易額,李嘉誠照樣給齊傭金。
李嘉誠曾說:“守行規才能走得遠,才能掙大錢。你想要從別人那兒得到你想要的,就要把別人想要的給予別人,這樣才能達到目的?!?/span>
一個大氣之人才能成就大事,李嘉誠這一生成在眼光,贏在大格局。
讓別人賺錢,是對行業乃至社會規則的尊重。
若不講規則,只看重眼前的可得利益,路只會越走越窄。
唯有規矩做事,才能走得更遠。
04
最近這半年,有兩個行業,成了眾矢之的,一是房屋中介,二是藥廠。
前段時間一線城市房租猛漲,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中介。
這其中,有血淋淋的資本擴張,有黑心的騙子,這些人無論怎么抨擊都不為過。
不過,也不能像有些人那樣將中介一棒子打死,好像中間商賺差價就是一個天然的毒瘤,一切中間人都是素質低劣,品質敗壞。
就像買二手房的客戶,很多人覺得中介不就提供個信息、帶我看個房嗎?憑什么收這么多錢?太坑人了。
更有親朋好友覺得,你的信息應該免費給大家用,互通有無最好。
可是公允地說,中介這個行業就是賺信息費的,他們最有能力幫我們成功買到想要的東西。
再說,中介公司的很多費用客戶并不了解,比如一手信息費、銷售人員提成、辦證人員工資、各網站的廣告費用等等。
所以,對于那些吸干年輕人血液的黑心中間商,我堅決反對,但是對于中介這個行業,我還是抱著理解。
只要有交易,就會有環節,只要有環節,就需要給予相應報酬,只要在合理范圍內,就是一個商業社會的必備。
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醫藥行業。
電影《我不是藥神》提到的救命藥物,在現實中就是瑞士格列衛。
很多人看完片子后,罵醫院狠心,救命藥為什么賣如此貴?罵瑞士諾華公司黑心,為什么霸著專利權不松手。
可研發藥物比我們想的要復雜的多,從這個角度講,我覺得諾華公司并不是魔鬼。
瑞士格列衛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小分子靶向藥,能精準控制慢粒白血病人的染色體變異。
這個藥從發現到研制、合成,再到臨床應用,歷時長達半世紀,這期間瑞士諾華公司為此投入的研發費用為78億美元,折人民幣超500億。
因為研發成本高,所以原廠申請藥品專利保護,在保護期未到之前,其它廠商不得生產、不得仿制。
一位醫生朋友說,任何一款新藥,除了生產研發周期長、投入大外,還會有高風險。
風險在哪里?
在過程。
新藥的有效成分從發現、提取、理論試驗、動物試驗、臨床試驗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。試驗的次數越多,失敗的可能性越大,研發的不確定性越高。
研發到最后還會出現不適用人類的情況,也就是說你前期所有投入和工作都OK,最后卻不能用在人身上,只能G[**]ME OVER。
你想,如果研發公司沒有賺到預期可觀的利潤,他們拿什么投入到下一個新藥研究?誰又愿意再花大成本去攻克下一個難題。
人類更迭,新的疾病與細菌變異層出不窮,如果沒有有效地保護研發者的專利和利益,又有誰挽救我們于未來?
所以,讓制藥公司合理地賺錢才是醫藥行業良性循環的長久之道,當然不能讓它無限制地賺。
資本就是天使與魔鬼的共體,你不節制它,它就無限制的賺錢,直到把其他人榨干為止;但是你若控制好它,它能創造許多奇跡。
讓別人賺錢,是長遠生存和共贏的基礎,只有讓專業的人賺錢,他們才會為我們提供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專業的產品,乃到更安全的保障。
總害怕被別人賺去錢的人,永遠賺不到別人的錢。
只有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別人賺取合理的利潤,先予后取,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。
讓辛苦的人賺錢,他們可以生活得更好;
讓懂行的人賺錢,他們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完善的服務,也讓我們少走彎路;
讓專業的人賺錢,他們可以專注研發,讓大家生活得更好。
這個世界上,一切財富都是流動的,我們的心胸和視野才是獲取一切財富的源泉。
花該花的錢,賺該得的錢。
有時候,多給一點,是為自己的財富做播種。
人這一生,就是不停為自己布施,有播種才會有收獲。
讓別人賺錢,是給彼此多條路。
上一主題: 員工因公司而加入,卻因中層管理而離開?。ü芾碚弑刈x)
下一主題: 執行不力,管理就是零!
評論:不讓別人賺差價,是一種窮人思維